All Clear

最近经常睡不好。要么就是凌晨才睡着,要么就是天朦朦亮的时候醒过来就再也睡不着了。

倒在床上的时候,我的脑袋里面还是满满的,和我直立着的时候没有什么区别。大脑还在高速运转着,思考着各种各样的事情,假想着各种各样的可能性。有些事情,就算物理的从中抽离了出来,但是思维却是困在里面,很久很久出不来,就像老鼠走迷宫,四个方向都是墙壁。是因为我没有主动走出去的勇气,还是我根本就享受这种困在其中的感觉?

人的思维被一些事情,一些情感所牵制的过程是很难受的,因为它在一点一点消耗着你的精力,从内而外的消耗,就像一个武林高手的内力一点一点慢慢消失的感觉,然而这种消逝不易察觉,因为他外在的技巧和招式还是十分的高超,但是这样温水煮青蛙久了,当遇到真正的强敌的时候,才发现内力尽丧,任凭其再花俏的武技也是无济于事,注定身心俱焚,心力交瘁(最近小说听多了)。

我发觉自己的思维总是紧绷着,警觉着,总是像一只嗅觉非常灵敏的仓鼠小心翼翼却又忙不迭地非常急促的试探着周围的一切,总是很不安分,总是跃跃欲试,总是一副如临大敌的惊慌模样(没错!说的就是你,闺蜜家的仓鼠),如果我的思维拥有实体,那它就是这只仓鼠了。思维的慌张让大脑的细胞活跃又兴奋,大脑得不到休息,它一刻不停的被刺激着。可是身体又很困很困,于是我又累又兴奋,又想睡又睡不着,真是又矛盾又精分。

明知道今晚想它没有结果,可还是会去想,明知道已经发生,却还是在深夜的思维中逆转时间,假想出一个又一个美好的场景让自己沉浸其中得到虚幻的快乐。人在身体或者行为上可以理智的控制自己,但是思维上却是狂野的很,任其放飞,是因为思维不像人的行为一样必须受到道德的限制吧?反正我的思维我怎么想,我不说,你也不知道,也不能把我怎么样,好有道理的样子,可是任思维翱翔的坏处也很明显,比如睡不好,比如给大脑的负担越来越重,一些藏在脑海里的想法如果一直藏着一直想着,他会沉淀的越来越有分量,会把你压得喘不过气来,你的心会越来越累,越来越悲伤。其实,你藏着的这些想法,它本不该有这么重的分量,它本不该被如此严肃的对待,不该被这么小心的呵护着,它没有什么的,它本来就是轻飘飘的,软绵绵的啊。

我想,我是把生命中的一切细节都看得太重太重了,我把眼下的感受看的很重很重,我小小的思维空间已经早就没有办法承受这么多的细节了,更不用谈依旧铭刻在自己心里的一些陈年旧事(是不是念旧的人也比较容易心累?)。我总是告诉自己把自己心里的空间留给自己最重要的,一辈子都有交集的人和事。可现实是,那些占据着我们思维空间的,却是那些你生命中匆匆而过的路人和转瞬即逝的小事。哈哈,很有趣,很讽刺。

人若太执着于当下,最好去眺望一下长远,维度拉长了,当下的那部分就变得越来越小,甚至消失不见,心里是不是会更开阔明朗一些呢?

执着于眼下却得不到一丝快乐,无法发自内心快乐的人生,我不要这么过。

有些心思,让它随风散去

有的时候会有一些小小的心思,

你想把它封进蜜罐里,可怕它太腻。

想把它埋进泥土里,却又怕找不到它的踪影。

你以为它是甜的,把它含在嘴里,可却有些酸涩。

你以为它是暖的,于是抱着它在怀里,却感觉到了凉凉沁沁。

于是,你想把它忘记。

可你钻进了软软的被窝,却发现它鼓鼓的填在棉絮的缝隙里。

可你进入了安静的梦乡,却发现它跳跃着,欢腾着,梦境里满是它的气息。

你不知道它在哪里,可是它在这里,又在那里。

它开心的掠过你抚弄发丝的指尖,

它调皮的在你工作的键盘上玩着跳格子的游戏,

晃神中,屏幕上出现了它的名字,把你猛地拉回了现实。

你恼了,想要捉住它,问问它为什么要戏弄你,

它乐了,笑了,沉默了,又离去了。

它来的不经意,

它走的不彻底,

你想要漫不经心,

可却是心有戚戚。

这小小的心思啊,

或放在心底,

或随风飘零~

(深井冰,看个沙雕网剧能写出这么矫情的东西。。)

耐心是很重要的品质

和房东一家住,会观察他们教育孩子的方式。

我是挺欣赏房东的教育态度的。家里有两个男孩,都处于各自年龄的叛逆期,有着正常男孩的吵闹,但是整体的素质是很好的。相比较我在其他地方或者公共场合看到的年龄相仿的小孩,他们已经是平均水平以上了。

我观察到的大部分公共场合的家长对自己孩子的不合理行为都是视而不见,我不觉得这些家长是真的有多宠溺自己的孩子,也不觉得他们自身素质比较底下,我觉得他们其实根本是懒惰,不想为一点一点的小事情去花心思耐心的教导自己的孩子。但是房东不一样,她会因为孩子的一点点行为上的不恰当很耐心的和他去讲道理,哪怕就是小孩子说的一句不太雅观的玩笑话她都会去慢慢和他们解释为什么这样说话是不合理的。

我觉得对待小孩子这种生物一味懒惰不管是肯定会把他们培养成熊孩子的(这个社会上熊孩子还少吗?)但是一味高压政策有了什么事情一味的斥骂也会把孩子们的性格培养的很乖戾,说实在的,我觉得一味的斥骂孩子其实本质也是一种懒惰欠缺思考的体现(因为想要用最简单粗暴的方式解决问题呀)。所以我觉得很多时候 ‘子不教,父母之过’ 是非常正确的。是父母懈怠了懒惰了,不想用心的管教自己的孩子了,所以日后为了孩子青春期叛逆而头痛不已的父母可能要想想是不是自己年轻的时候根本没有好好用心教导自己的孩子呢?孩子变成如今的模样恐怕自己也是要承担很大的责任的。

我觉得,这个世界上很多人还没有准备好做父母,就急急的做了父母。很多人对于自己的家人,对于自己的工作都没有足够的毅力和耐心,又怎么可能应付的了这种顶着天使光环的小魔鬼呢?又有的人,只想着一味的挣钱,给孩子提供所谓的‘好条件’,却忽略了对于孩子来说最为重要的教导,如果你没有时间教导孩子学会感恩,那就别怪孩子以后拿着你的血汗钱挥霍却不知感恩了。

所以我认为,耐心这个品质真的很难得,它最难就难在,即使在你特别累,在特别不想说话连屁都不想放一个的时候,你还能保持理智,还能维持耐心做好你该做的事情,还能耐心的面对吵闹蹦跳的孩子,还能耐心的在电话里和你年迈的父母聊聊家常,还能心平气和的处理着一切家长里短。因为你要知道,这些事情都是你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一个成年人每天都要面对的责任。你年迈的父母,你稚嫩的孩子,他们都不应该成为你情绪的出气筒,不能因为你累了你在工作上被人摆了一道等等理由,就看自己的家人不顺眼,就把自己一个人闷着不去管他们。孩子是依旧会吵吵闹闹的,父母也是依旧会唠唠叨叨的,他们没变,变的是你。成年人的世界,就是要学会每天以不变应万变。

我知道这很难,我们这一代人,从一出生就活在风口浪尖中,我们每天感受着这个社会高速的发展和变化,内心的自由因子在觉醒,在咆哮,可是我们又不得不被传统,被家庭禁锢着负重前行。我们渴望爱和被爱,可是作为独生子女的我们却不太懂的在一段关系中付出和牺牲的重要性。我们害怕孤独渴望被关注,可是又懒得牺牲自己的个性去迎合别人。我们希望张扬个性活出自我,却是被父母那辈主导的社会主流传统价值观嗤之以鼻不屑一顾。好像每一个人都在倾听我们的声音观察我们的行为,但是又好像没有人的真的在意我们的声音和心理。我们每天都在纠结着,拧巴着向前摸索着,试探着,没有人敢真的付出自己的真心,大家带着各种各样的面具,怀着各种各样的心思在这个社会上肆意大胆却又小心翼翼的活着,这就是我们这一代人。

可是我命由我不由天,不由得这个社会,不由得任何人。如果你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那就每天在各种小事上朝着那个方向去做,最要不得的就是每天抱怨:“啊,我就是这样的人,我好痛苦”然后依然沉浸在一成不变的痛苦中,依旧不做改变。改变就是现在,就是这一刻,改变不是每天去看什么励志故事,看着故事里原本颓废的啃老少年变成自强不息的奋斗青年,把自己感动的泪流满面,感动完了却依旧在家继续废柴和肥宅。改变需要的不是那种被一篇又一篇的小软文爽到的快感,改变需要的从来只是行动而已。一点点的行动,就会带来星星点点的光,作为生在这个世界上普通平凡的小人儿,我也想要活的有些闪光点。

每日省之吾身,我还远没有曾国藩这样境界,但却是我的敬仰和向往。我做错了很多事情,我有着很大的脾气,我总是缺乏足够的耐心,所以今天写下来了,就是为了监督自己,一次又一次的提醒,总归能让自己慢慢变好,也许几年之后看见现在自己所感会觉得矫情,会觉得可笑,但是那又如何,这就是当下的我,我想活的真诚一点,我想活的洒脱一些,这个依旧不成熟的我还是想敞开自己对这个世界袒露一切,迎来的是鲜花也好,是刀子也罢,我不在乎,我已经拥有了很多。

在黑暗中摸索

阳光普照下总有触及不到的黑暗龌龊的角落。

沐浴在阳光下的人们循规蹈矩的履行着义务,安分守己的行使着权力,没有人想要真的越界,因为他们都在努力的追求一种平衡。这种平衡可以让社会运转。所有的法律,约束,条条框框,即使是统治阶层用来统治的手段,但也是这台社会机器安然运转的必须。

但是黑暗的角落不这么想,在那里没有条条框框,没有善恶之分,没有道德约束。

有的只是无穷无尽的黑暗,和坠入深渊的痛苦。

当黑暗中的丑恶暴露在阳光下,阳光下的人们震惊了,愤怒或流泪。讨伐或者唾骂。

但是黑暗角落从来没有被阳光覆盖,黑暗中的污龊也从来没有消失过。

阳光下的人们一旦坠入黑暗,体会到的就不仅仅是痛苦那么简单了。

阳光下的人们你要知道,黑暗不会随着你的意愿而消失,那些你认为需要拯救的灵魂他们其实乐在其中。

这是无法逾越的鸿沟。

但是你要知道这个鸿沟的存在。

在温暖的阳光下不要让你的认知昏昏欲睡。

因为黑暗角落不会遵循你遵循的规则。

摸索着前进吧,所谓的文明其实也许是我们自导自演的海市蜃楼。

干嘛把明星那么当回事

今天听到陶凤男孩中的王元抽烟的消息,好神奇,前两天胖球刚刚和我说了陶凤男孩说他们现在挺帅的,并且给我发了一个视频,我看了一下,感觉是挺帅的,几年前还觉得他们是小屁孩,现在转眼也上大学了。

然后今天就听说那个叫王元的抽烟了。国内真是激起千层浪啊,一个个粉丝宝宝激动的啊,围观群众吃瓜的啊,BBC都来报道了。真是讽刺。有没有发现好多次惊动外媒都是这些明星,离婚,吸烟,泱泱大国对外文化输出的真不错!真是有意思啊,怎么有这么多人这么天真的认为明星可以给青少年树立榜样,晕倒,明星有什么榜样可言呢?你找榜样能不能找你学习成绩好的同学,你辛劳工作供养你的父母,你的周围人,每一个为了自己前途努力的人。明星也在为自己的前途拼搏,但是不觉得离你太远了么?很少有人有那样出众好看的外表,豁出去的勇气,和遇到伯乐的赏识,向明星看齐真的不切实际,也不符合大部分人的人生追求标准。其实,什么把明星当成榜样就是借口,拜托,你们就是喜欢他们好看还有他们的人设啊!为神马不承认自己就是颜狗?为神马不能就看看他们的颜值舔舔屏,欣赏欣赏他们的演技/歌声/舞蹈然后转身自己该工作工作,该刷题刷题?为了不想承认自己所谓轻浮的以貌取人,强行给自己加上一个‘喜欢他/她努力正能量有爱心’什么的借口,真的是自欺欺人,完全就是人性中的弱点被娱乐经纪公司牢牢掌控,并且把自己宝贵的光阴挥霍给了一群跟自己永远不在一个世界的人当中。

一个个的讨论这件事情严肃的不得了,大有写一篇学术论文精密论证的架势,我的妈耶,我真的服了现在这种气氛了,简直是乌烟瘴气,什么时候大家把什么明星出轨离婚抽烟就当一个普通人有可能会经历的事情一样不当回事,可能就不会有人说‘戏子当道’了吧?他抽烟管我们屁事啊,违反禁烟标准相关部门发现了会去管制,他以后得了什么烟瘾那也是他的事情,他自己都不担心,一个个在这里激动个鬼。

话说回来了,现在新闻全被这种明星言论充斥,大家无聊嘛肯定就会去吃瓜,整个社会都在讨论,朋友们,这就是热度,不管是好是坏,这种事情搞娱乐的肯定是喜闻乐见,现在大家都只关心明星那点子鸡毛蒜皮了,真正该去关心的没人关心,真正该去讨论的没人讨论。明星是好是坏,整天生活糜烂也好,挣大钱搞投资垄断也好,卖人设装疯卖傻也好,他们得到了名利,得到了用不尽的金钱,他们自己想干嘛就干嘛,钱一多权力也多啊!他们躺在自己的财富中笑着俯视着我们这些吃瓜群众粉丝宝宝。我们仰头看他们,迷雾笼罩看不清楚,他们俯视着我们,确是将我们看的透透彻彻从里到外。

整个明星产业链牵涉范围之广可能超出我们的想象,所以么,别想了,有些事情非一己之力可以改变,我当然不是指帮助王元小朋友禁烟的事情哈哈。看着一个个粉墨登场的明星,美则美矣,仅此而已。

明朝那些事儿

最近在听书-《明朝那些事儿》,真是波澜壮阔,起起伏伏,各路英雄好汉, 成王败寇的故事讲的丝丝入入,扣人心弦,作者用绘声绘色的语调调侃着枯燥乏味的历史,里面的一个个人物,英雄也好,奸贼也罢,都充满了人情味,被作者讲述的特别接地气,作者的笔下的人物一个个活灵活现,充满了魅力,即使是大反派也不是单纯的将他们坏,而是结合他们的成长背景和心里活动描述他们坏的点点细节,作者真的是深谙抓住读者胃口之道。

最近听到了明朝大臣于谦的故事,让我潸然泪下,于谦一身正气,虽官居高位,但是从不贪污受贿,在皇帝朱祁镇被也先抓走,整个朝廷上下一片混乱的时候,他一个人冷静并且智慧的掌控了大局,扶持皇帝的弟弟朱祁钰上位稳定朝纲,并且重组军团重建军心,在和也先的决斗中视死如归,出城门迎战时毅然紧闭大门,表示了自己要么战胜要么战死的决心,作为一个书生出身,居然有如此雄才大略,在别人都惊慌失措的时候保持了清醒的头脑和敏锐的思维,在危机面前力挽狂澜,最后取得了胜利,明朝因为他才没有得以覆灭。可是对外稳定之后,他却遭受奸人无故陷害致死,被安上了莫须有的罪名,他死后被下令抄家时,居然家徒四壁什么也没有,连抄家的官员都震惊了, 这样一个一身正气的清官,这样一个一心为国家和人名的官员,却落得如此下场真是令人唏嘘不已!但是公道自在人心,历史没有忘却他,他的崇敬者更是深深的记住了他,每一个人都打从心底尊敬他,这样一个为国捐躯的好官居然不得善终,真是封建社会的悲哀,那个时代的悲哀,最后虽然朱祁镇死后让自己的儿子为他洗清了罪名并且追封了他,然并卵,斯人已逝,多说无益,所谓皇恩,不过如是,呵呵。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没错,就像你些的这首诗一样,于谦,你的公道,你的清白,你的伟大,自然永远留在我们这些后人心中。

这个中国女孩,成为最受美国人欢迎的网红

国内的年轻人喜欢看美国大片,追美国歌星影星。

除了那些我们熟知的喜欢中国文化的老外,对中国了解的美国人其实很少很少。

但是有这么一个中国姑娘,不但征服了美国人,还征服了全世界的人。

每天全世界的粉丝翘首期待她的YouTube视频更新。

每当视频更新的时候,占领评论区前排的永远是外国粉丝,你会看到处于顶端的几乎是英文评论:

并且毫不吝啬对她的溢美之词:

我知道你是一位公主,如此的优雅,美丽,有才华,每晚睡觉前我都要看你的视频才能安睡。
令人惊叹的美丽,我愿意一整天都看你的视频。

来自各个国家的观众用自己国家的语言表达对她的喜爱:

一位印度观众抢到了沙发,说:来自印度的粉丝请举手!于是有1009位印度粉丝点赞。

他们有的甚至将自己对她的喜爱用谷歌翻译成中文:

而她就是展示了最淳朴的中国西南农村的生活。

她就是来自四川的李子柒姑娘。

美拍成名,微博拥有千万粉丝,YouTube200万粉丝。

可能你觉得200万粉丝没什么,但是我清楚的记得不到3个月前,她的YouTube粉丝数量是90多万。

她可以是一位聘聘婷婷的大家闺秀:烧的一手的好菜,做得精致的点心,自己织布染布做漂亮的裙子,用鲜花给自己做古代的胭脂水粉。

(七夕节的“巧酥”点心,来自李子柒YouTube视频截图)
(鲜花胭脂眉黛膏,来自李子柒YouTube视频截图)

也可以是一名精妙绝伦的能工巧匠:酿得甘冽的果酒,自己砍竹子做沙发,自己和稀泥砌砖做烤面包的煤炭窑,带上眼镜就安安静静坐在桌前镌刻着中国古代的木活字。

(樱花茶,来自李子柒YouTube视频截图)
(自己做的烤面包煤炭窑,来自李子柒YouTube视频截图)

最令人如痴如醉的就是,这样一位仿佛从古代画卷走出来的娇小女子,与中国山明水秀的秀色风景融为一体,让人忘却烦恼,心旷神怡。

(来自李子柒YouTube视频截图)
(来自李子柒YouTube视频截图)
(来自李子柒YouTube视频截图)
(来自李子柒YouTube视频截图)

美国人喜欢她不仅是因为视频精致,姑娘漂亮,更是因为他们觉得:

李子柒是中国传统文化孕育下古色古香的现代独立女性。

我们都知道,西方人对中国文化有一些不切实际的幻想,猜测,或者内心的偏见。

在美国电影院里越来越多出现中国场景,大多都是破旧的唐人街,脏兮兮的中国餐馆。

而最顶级的中国巨星,在美国电影里只能跑跑龙套。

美国电影里的中国角色大都出身底层,身世悲惨,穿着陈旧,观点迂腐。他们对于剧情的发展仅仅能起到一个反面衬托的作用。

所以说,美国电影从一个层面反映出了西方世界对中国文化的不了解。

然而李子柒姑娘,正在慢慢通过视频将中国文化的绝美和中国现代女性的独立渗透进美国人乃至于全世界人民的心中。

她漂亮的外表和灵巧的双手自不必多说,她视频里的每一帧都是中国秀色山河的静态素描。

然而她的独立自强,才是真正走进各国观众心里的原因。

她前阵子由于知名度很高,开始和中国故宫合作,出了一款故宫“苏造酱”。

和国内网红成名后开始卖衣服卖化妆品受到质疑一样,她的“苏造酱”视频下也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声音。

有人问她是不是演员,有人说她怎么也开始卖东西了。

但是这种声音很快就被支持她的评论给淹没了。

很多人说她是独立自强的女性,但是也需要收入来维持自己的生活。

很多人对她表示敬佩,称呼她为super girl:

她是我见过的最酷的女孩,会做饭,也能给我们做出漂亮的视频,甚至还知道如何通过视频推广她的食物。强大的女孩。

有人很义愤的说:please support this girl. 请你们支持这个女孩。

很多外国人表明自己的观点:

(她很强大,同时也很美丽)
(她做了很多繁重的活,但是她仍然美丽的像一位公主!)

细细察看视频的每一条评论,你可以看出,观众们是先被她的勤奋自立而折服,而后惊叹于她包裹着坚韧内心的美丽外表。

在她视频的评论里,除了夸赞,更多出现的字眼是,尊重。来自各个国家地区观众对她发自内心的尊重。

而她最令我倾佩的是,她的视频将中国文化渲染展现的如诗如画,让世界各地的观众看了之后都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崇敬和向往。

中国人在西方世界里普遍就是不爱说话,不愿意表达,不够自信的刻板形象。

可是李子柒的视频里,她不需要说话,在山清水秀岁月静好的表面下处处流淌着的是中国人认真,执着,勤奋,坚韧的品格。

是的,即使我们没有那么爱说话,也没有像美国人那样喜欢表现自己,但是,这是不同文化孕育下的不同品性,不应该被过多曲解,也理应获得尊重。

知道她,起于一起对她的争议。

人红之后,有很多人质疑她是摆拍,是团队操作,用激烈的言辞抨击她。

然后在微博里看到了她公布了自己所有拍摄的原始视频素材。比如拍一段,自己跑过去调整摄像机,接着再拍一段。

翻看过去的视频,每一次她做出的点心或者工艺品,都会在评论区里挑观众免费赠送。

一直尝试寻找她的淘宝店,只看到一件商品:义卖一位老奶奶手工织的毛线帽。直到最近,她开始和故宫合作推出了旗舰店。

在某一个节目上,她做的菜太咸得到了评委的质疑。她淡淡的微笑说:我也知道很咸,这是爷爷常做的菜,所以对我来说挺重要的。

比较有意思的是,她提及自己父母双亡,14岁出来工作,为了挣钱养奶奶去酒吧当DJ。很多人怅然若失:原来视频里的仙女是酒吧女。

其实对于公众人物,每一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看法。

我看到的,是一个对过去不刻意隐藏却淡然处之,对伤痛不卖惨且不求悲悯,和对未来依旧心怀向往的好女孩。

我在意的,是那个可以将伤痛抚平,和自己相依为命的奶奶将平凡的日子过成诗的淡泊心境。

作为一个身在异国他乡的游子,每每看到视频里熟悉的场景,总是不禁动容。

这是李子柒能带给我们每一个人的纯粹的感动。

印度女孩拿着我的糖对我说:我憎恶中国人

美国10月31号的万圣节,我下班回家边煮着我的挂面,边等着小朋友们过来要糖吃。这是万圣节的传统,小朋友们打扮成各种各样的形象挨家挨户的敲门:“TRICK OR TREAT!(不给糖就捣蛋!)”这个时候被敲门的大人们就得乖乖的拿出糖果,挨个分给各个小朋友。

向来爱凑热闹的我怎么会错过这么有趣的场合呢?我在家门口做了一个拙劣的“门牌”,告诉小朋友们:来我这里,有糖吃!我“精心”的准备了童年最爱大白兔奶糖,国民辣条卫龙魔芋爽,还有沙琪玛,心里坏笑道:我敢发糖,小朋友们你们敢吃么?

果不其然,一群兴奋不已的小朋友被我的漂亮门牌吸引过来乒呤乓啷的敲门,门开后都闪硕着兴奋的大眼睛(当然也有小眼睛)气喘吁吁的看着我,手里的糖果袋已然沉甸甸的,显然是搜刮了不少战利品了,当我热情洋溢的端出我的招待品,小朋友们的神情立刻从眉飞色舞变成一脸懵逼,他们慢吞吞的问这些是什么呀?听完我的介绍,他们礼貌的只拿了一个大白兔奶糖想要离开,我却还指着卫龙对他们极力推销:来呀尝点这个辣辣的脆脆的,味道好极了!美国小朋友们哪里知道卫龙?他们听到辣味的东西都几乎要吓跑了,只有几个勇敢的小朋友充满疑惑的拿了一袋,其他小朋友全部用“这个中国阿姨怎么这么古怪”的眼神看着我和我的卫龙。

送走几波小朋友我想:看来他们不喜欢异域零食啊,我还是拿出自己最爱的奥利奥来招待他们吧!这一招果然奏效,奥利奥饼干受到了巨大的欢迎。

在我第三次打火煮面的时候(对,为了迎接小朋友我不得不一次次关火),听到楼道里一阵欢声笑语紧接着门又被砰砰砰敲了起来,看来今天煮面确实命途多舛。我关火冲了出去,打开门又是一家子印度小朋友,有男孩有女孩,还有他们的妈妈,最中间的印度小女孩似乎对我的大白兔奶糖很感兴趣,看她的小手在糖罐子里拿来拿去我很开心,就在我看着她兴奋的拿糖的时候,小女孩边笑着边说:“well, although I hate Chinese” (嗯,即使我很憎恨中国人)。。。等一下,等一下,something is not right,有点不对劲,非常不对劲。

楼道里的小孩们依旧欢声笑语,而这个印度女孩依旧笑容满面的拿着我的糖,我严肃的看着她问:你憎恨中国人?女孩还在笑,周围她的兄弟姐妹们也仍然毫无顾忌的拿着我的糖和零食,这时孩子们的妈妈开口了:不不,不是这样的!印度妈妈边笑边从我的饼干盒里拿走了许多奥利奥,而刚刚说着憎恨中国人的印度小女孩立即改口,并且带着一样的笑容说:I love Chinese (我爱中国人),然后他们一大家子满载着从我这里获得的糖果饼干笑着开心的离去。

在英文里,hate love 都是情绪非常严重的词,hate形容极度的憎恨,而love形容热烈的爱,美国人只有关系极为密切才会使用love,而我从来没有听过周围美国人使用过hate。而在万圣节这天晚上,奇妙的事情发生了,前一秒,我被要糖的印度小女孩“极度憎恶”,后一秒又被她“热烈爱着”,还好我身体健康,不然心脏不好的人在短短的几秒钟之类就要经历这样情感上的大起大落,他们又该如何承受呀?

都说小孩子就是一面镜子,这话一点不假。这件事情我就当个笑话一样和我的朋友同事分享,中国朋友们觉得这事挺让人愤怒,美国同事们觉得简直不可思议丧心病狂,他们建议我应该关门,应该骂回去,应该把大白兔奶糖抢回来。而我丝豪没有愤怒,只是在思考,更是佩服,佩服他们可以变脸比翻书还快,更佩服的是,在正常人都会觉得如此尴尬的场景下,印度妈妈还能镇定自若,边和我谈笑风生边拿走我好多奥利奥饼干,小女孩还能带着天真的笑容立刻改口,家庭的其他小朋友们都跟没事人一样,在一片欢声笑语中,好像一切都没有发生,好像一切都其乐融融,好像各个国家之间从来没有界限,好像各种文化中从来不会有冲突。

忆往昔峥嵘岁月,我又忍不住的陷入了回忆,回忆起读研究生的时候,班级里面二权分立,左边一半中国学生,右边一半印度学生,中国学生们勤奋的记着笔记,印度学生积极的用带着口音的英语和教授热情的交流。想起一次次的活动上,印度同学们爽朗的笑声,印度小哥们摇头晃脑的谈天说地和对面中国女孩们羞涩而又礼貌的笑脸,想起了他们穿梭于免费食物中的乐此不疲(当然,我也是),和游离于各国学生之间的镇定自若。还想起了工作环境中,印度同胞们用流利的咖喱英文和老美们打成一片,想起了他们充满自信的发表自己的观点,想起了他们在面试中不顾一切扶持自己人的民族情怀。

想着想着闻到了熟悉的味道,一股楼道里浓浓的咖喱味,一定是印度邻居又在做晚饭了,其实在国内我还是很喜欢吃咖喱饭的,但是到了美国,印度邻居们做的正宗咖喱的味道却让我无法喜欢。

真实的味道,有时候是会让人难以接受的。

 

在美国的尴尬瞬间

绝大多数美国人,很张扬,很自信。

走在路上,大家昂首挺胸,走路带风,即使两个陌生人迎面相遇,也不会回避彼此的目光,心情好的话就向根本不认识的对方打声招呼,然后当作什么也没有发生继续往前走。同样的走在街道上,如果太狭窄了而前面的人又挡着自己的路,会一边说:excuse me, 一边自己若无其事的穿过他们走到前面。还有一点也很常见并且也有意思:就是如果你和一个美国人他在前你在后走进一栋大楼,那他99%的可能会给你留门,直到你的手把门扶稳了他才走,如果你碰巧是一个外貌姣好的女性,比如我(pia! pia!)对方会非常绅士的一直给你扶着门直到你进去了才跟着你后面进去。

其实刚来的时候我非常的不适应这些行为的。清晨的时候我就想安安静静的在树林里跑个步,对面跑来的男女老少要么对我含情脉脉的微笑,要么对我说good morning,我本来就跑的龇牙咧嘴气喘吁吁的,还是不得不时不时的调整自己的表情,回对方一个更加温柔似水的微笑,加上一句非常不标准的good morning。然后在对方早已跑远几米开外,我自己还在懊恼:哎呀,刚刚表情不好,笑得不真诚,口语说的不溜!现在的我会告诉当时的自己:朋友,你真的想多了,他们根本不在意对面跑过来的是什么生物,他们都会露出微笑和say hello。

还有一点让无数国人蜜汁尴尬的就是,去超市结账的收银员永远会对你say hi 并且问:how are you? “什么?这样关心自己生活的售货员我怎么在国内没有见到过呢?”可爱的初来乍到的国人总会在内心默默惊叹,但是聪明如我们,是绝对不会回答什么:“I’m fine, thank you, and you?” 的,于是,搜肠刮肚的在大脑里迅速回放了一下今天的美好经历(比如:刚刚讲的课不是特别懂,刚刚和国内女朋友吵架了, 刚刚和爸妈说自己吃了泡面被爸妈教育太懒了不注意营养,等等),然后战战兢兢,断断续续,口齿不清的说:“yes, good, I’m fine, thank you”,并配合一个中国式的憨笑????,由于当时大脑一片空白,早已忘了自己买了些什么,收银员早已结好帐,把东西分类放进了袋子,用职业性的笑容说thank you,你才如梦方醒,提着袋子往门外走的时候还在回味思考着自己今天到底过的怎么样?一回头看到了那位收银员又开始了下一轮的商业尬聊。其实,他们真的不关心你过得怎么样。有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美国人看到一个刚认识不久的印度同学打招呼道:how are you? 热情的印度人就站在门口和这个美国人讲述了自己一天的经历,做了什么事情,遇到了些什么情况。。于是这个美国人一边点头回应一边看着自己的手表(这个事情把我笑了好久)。

继续,主要针对女生的尴尬 – 被搭讪。你肯定想问:这又有什么,说明你好看。不完全是,我的亲身经历,刚来美国的时候大夏天在校园里穿着蕾丝连衣裙,打着墨绿色小洋伞遮阳,刚刚听完一个讲座的我挎着我们印有我们研究院标识的包在校园里走着,突然冲出来一个大胡子白人男生,对我嘘寒问暖,问这问那,问我的专业问我从哪里来,还说理解我们这些亚洲女孩爱打伞是怕被晒着(美国女孩不打伞),我们相聊甚欢。其实那个时候我口语非常一般,但是他总是如天使般对我说的每一句中式英语表达了理解,并且进一步提出了问题,最后他拿出了一本笔记本,在某空白页上记下了他自己的邮件和名字,还有他的专业(mechanical engineering,我到现在都记得)然后递给了我,然后我们就散了。是的你没有看错,他没有问我要联系方式!我推想:可能是跟我聊天的某一瞬间眼睛瞟到了一个更漂亮的姑娘,就要赶紧进入下一轮的战斗中,和我的这一段,只是演习。当时天真的我还疑惑了一阵子,后来在另外一个聚餐活动中我又看到了大胡子,他坐在一桌女生中间,穿着同样的衣服,拿出同样的笔记本,边在本子上写字边说:好的,这是我的邮件,这是我的名字,这是我的专业,然后撕下来递给领座的女生,领座的女生和那天的我一样,带着尴尬而又不失礼貌的微笑接过那张破破烂烂的纸。那一刻,我释怀了。

最后,跟工作相关的尴尬。所有在美国工作的中国同胞们,但凡有美国同事,一定会听到美国同事的聊天万能金句: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this weekend? 或者 How was your weekend? (你这个周末准备做什么?你上个周末过得怎么样?)说真的,美国人为什么这么执着于想要了解同事周末过的怎么样呢?还是一样,和上面收银员的how are you是一个道理,这只是他们打招呼的另一种方式,就像中文里的“吃饭了没啊”一个道理。刚工作的时候傻傻的我会放下手头的工作和询问我的同事讲起我丰(si)富(zhai)的周末生活,讲述的过程中同事不停的点头说什么:good, wonderful, that’s cool之类的,这个时候真的劝你别被夸奖冲昏了头脑然后继续说下去,他们其实只是怕你太尴尬而给你的回应。而且我发现,很多美国人真的很怕冷场啊!总之最后我讲完了,同事笑眯眯的表示对我死宅特质的欣赏,然后就和我讨论起工作的问题了(后来我反应过来,也许她想和我讨论工作问题很久了,又不好意思打断我而已)。其实,相信我们每个在美国工作的小朋友都有过这种操着不流利的英语费力的和老美同事讲述自己周末生活的尴尬场景,但是相信我,这不是最尴尬的。更尴尬的是,你的美国同事是个话痨,她/他特别想和别人分享自己有趣的周末经历,于是就会过来和你大谈特谈他们的周末,在这个过程中,害羞的中国职场新人们只能报以尴尬又不失礼貌的微笑,说真的,能不能完全听懂都是个问题,更不要提什么对别人的周末经历给出什么积极的反馈了!这样类似的场景,在我的美国职业生涯初期几乎天天遇到,因为我就是那个拥有话痨美国同事的幸运儿。一开始真的是尴尬无比,不能适应,但是美国人最最让人佩服的地方就是:无论你多尴尬,他一点不尴尬。所以,善良的中国职场新人们就愈发尴尬了。。我想,这也和美国人张扬自信的特质脱不了关系。

我还想说:关于在美国尴尬的经历太多太多了,如果你们有兴趣看,就告诉我呀,我会一一列举的。还有,上面我说到的,都是很普遍的让中国人觉得很尴尬的场景,但是现在的我早就习以为常,佛系对待了。

另外,中国女生在美国被搭讪的经历也是各种稀奇古怪,我自己就有很多相关经历,我的朋友们也有很多,如果想听,请告诉我哦,我也会单独写出来的,不吐不快啊!